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很关键的一环,其过程包含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选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实现现代化专业教学,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所有高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是很多学校相关专业的考研、考博课程[1]。近几年,我国大气环境急剧恶化,环保产业急需大量的大气专业的人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也势必会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凸显地位。该课程重点讲述大气污染相关概念、基本污染与控制原理、控制工艺以及工程设计、主要设备等内容。该课程重点讲述大气污染与防治,相对其他专业课来说,大气污染物较为抽象,学习内容抽象、刻板、繁杂、实践较难[2];当前社会环境污染防治仍以水污染防治最多、最常见,一般教师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实际工程接触很有限,导致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师专业层次广度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因此,在新的大气环境形势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本校轻工优势学科的背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当今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亟待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1 本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定位及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抽象、单调刻板、繁杂难懂、不易实践。我校该课程全过程只有64个学时,课堂学时非常有限,在此情况下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还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并不明确,以至于在课堂教学时,在讲授内容的轻重、学时的配置、学生能力培养的把握上,形成以单个任课教师个人偏好、研究领域等主观因素导向。在我校,该课程的讲授多年来关注点都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物防治的方法及其原理较为熟悉,但是在工程设计、调试运行、装备设计、市场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上严重匮乏。
1.2 课程体系有较大缺陷
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只包括留两个部分:课堂教学和认识实习教学。①缺少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缺乏锻炼,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②教学团队师资力量薄弱。本学年以前承担该课程教学的老师只有一位青年教师,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缺乏,专业知识深度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③教材体系繁杂、教学内容不合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版本多种,但各版本多注重理论阐述,欠缺工程设计和运行操作方面的内容。
1.3 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
近年来,大气污染已由局部向区域乃至全球污染扩展,人们关注的的焦点从常规的一次污染向二次污染和复合型污染转变,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也由末端治理为主发展全过程控制。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也趋向于向煤烟/石油复合型污染[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却未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大气污染热点和新的控制技术,对于科研背景不深的老师来说,教学内容更新较为滞后,不利于学生对新形式和新知识的学习[4]。
1.4 理论课与实习脱节
理论课和实习课都属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理论课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认识实习设在第四学年上学期,分开设课,使得学生印象不深,多数情况是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达不到效果。另外,目前所涉及的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实习场地,都是远远的看着装置的外观和没有技术含量的药剂投加操作,主要依靠现场工程师和老师的讲解,实习反哺理论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明确教学定位和课程建设目标
针对教学定位及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经过论证,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定位是“工程性”和“应用技术性”,围绕我校已经形成的轻工优势行业、与材料化工相结合的特色,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采取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我校是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行业学科是我院的优势和特色学科,而且轻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控制在我国环保产业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抓住我校特色优势,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建设的方法,改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扎实、理论性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文章来源:《轻工标准与质量》 网址: http://www.qgbzyzl.cn/qikandaodu/2020/0814/466.html
轻工标准与质量投稿 | 轻工标准与质量编辑部| 轻工标准与质量版面费 | 轻工标准与质量论文发表 | 轻工标准与质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