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是2-9个木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并以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1980s在日本研制成功并产业化,2001年在国内产业化,低聚木糖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但能被肠道中的有益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利用[1],高效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并进一步改善机体健康[2]。与其他低聚糖相比,低聚木糖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各类食品加工条件。随着低聚木糖的功能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标准和法规不断完善,低聚木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保健品、乳品、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中[3]。
二、低聚木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法规和标准
(一)低聚木糖在中国法规标准概况
低聚木糖在中国作为“新资源食品”管理,2005年,卫生部向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新资源食品卫生审查批件;2008年5月卫生部第12号公告,批准低聚木糖为新资源食品;2014年卫生部第20号公告,调整了原公告中低聚木糖的来源、食用量和生产工艺等要求,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其中主要成分是木二糖-木七糖;来源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生产工艺是以小麦秸秆或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法或高压蒸煮法,经木聚糖酶酶解生产而成;食用量为≤3.0g/d(以木二糖-木七糖计);适用食品类别为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质量要求是性状为浅黄色粘稠状液体,低聚木糖(木二糖—木七糖)含量 (以干基计)(g/100g)为 ≥70,干物质(固形物)(g/100g)为70±1,pH为3.5-6.5,灰分为 (g/100g)≤0.3。
2017年12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公告“关于批准发布《花生油》等1090项国家标准、4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和51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的公告”。其中包括低聚木糖GB/T -2017将在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标准适用于以玉米芯为原料,经酶解精制而成的低聚木糖。并且规定了低聚木糖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规范了不同类型XOS含量的检测方法,其中XOS-95型、XOS-70型糖粉(不含赋形剂)、XOS-70型糖浆可以采用附录A(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附录B(稀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测定,以附录B方法为仲裁方法;而XOS-70型糖粉(含赋形剂)、XOS-35型、XOS-20型采用附录B方法测定。
(二)低聚木糖在国际法规标准概况
日本是最早研究和使用低聚木糖的国家,1996年低聚木糖经日本保健用食品学术委员会审定和日本厚生省第64号许可证认定为“特定保健用食品添加剂”,功能为能够增殖双歧杆菌,保持肠道的良好环境,以调理肠胃健康,每天摄入量为1-3g。可直接作为保健食品销售,也可作为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开发高效保健食品。2009年,韩国将龙力低聚木糖批准为“健康功能食品的功能性原料”,功能为增殖肠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排便活动,每天摄入量为0.7-7.5g。
在美国,低聚木糖已经通过了GRAS(美国 FDA 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指标)准入认证。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DC)第 21 U.S.C. 350b(d)的规定,在美国市场的膳食补充剂中,含有新的膳食成分,必须通过NDI(定义为1994年10月15日后进入美国市场的膳食原料成分)安全认证。低聚木糖属于新的膳食成分,已通过NDI准入认证,安全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国际权威认可。作为膳食补充剂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可添加到任意一款保健品以及成人的食品、糖果和饮料中。
欧盟的食品安全由食品安全局(EFSA)统一管理,根据欧盟委员会评审要求,欧洲食品安全局饮食产品、营养和过敏症小组(NDA)根据法规EU2015/2283对低聚木糖作为新资源食品(NF)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认为低聚木糖是通过酶催化水解玉米芯并随后纯化获得的,主要成分为低聚糖,能耐受人体消化酶,并被结肠细菌发酵。经验证其成分组成、规格、生产工艺和稳定性不会引起安全问题,在拟建议的应用领域和推荐剂量下是安全的。2018年11月6日,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18/1648条例,批准低聚木糖作为新型食品投放市场。将低聚木糖列入实施法规(EU)2017/2470中建立的授权新型食品的清单中,其用于的食品类别(特定食物类别)及最大用量如下:白面包、全麦面包、谷类早餐食品、饼干最大使用水平14 g/kg;豆奶、酸奶最大使用水平3.5g/kg;果酱制品、巧克力糖果最大使用水平30g/kg。2020年7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20/916号条例,批准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作为新型食品的扩增用途,可用于成人食品补充剂中,最大使用水平2g/天。
文章来源:《轻工标准与质量》 网址: http://www.qgbzyzl.cn/qikandaodu/2021/0122/566.html
上一篇:浅谈厚膜电路类产品标准的编写
下一篇:基于领域本体和知识图谱的标准符合性测试
轻工标准与质量投稿 | 轻工标准与质量编辑部| 轻工标准与质量版面费 | 轻工标准与质量论文发表 | 轻工标准与质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