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全国各省份均建设了诸多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以及信息资源、信息应用和信息安全等全局性、普遍性、基础性的服务,对于各省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应用带动作用。为使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切实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需要和对接需求,各省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使平台提供统一接口的同时,还应提供信息化的标准符合性测试手段,使得各部门信息系统在可研设计、立项审批、建设等期间就能够依据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进行建构,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利用率,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系统的协同应用。
2面临的问题
省级的信息化项目应加强管理,以促进信息整合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信息资源、信息应用和信息安全等的全局性、普遍性、基础性服务平台或行业综合性平台。公共平台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为了使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切实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需要和对接需求,公共服务平台应提供标准化的接入。如果省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不能满足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对接标准化接入的需求,将必然导致系统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众多的数据接口标准,但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其他信息系统一开始并未将标准因素考虑在内,相关部门也缺乏技术测试手段。通过引入为各信息系统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检验是否具备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接入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从而推动各信息系统主动基于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建设应用,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利用率,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系统的协同应用。
3需求分析
通常情况,省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一般包括网上办事平台、电子证照共享平台、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等诸多平台。面对公共服务平台接口标准较多的现实情况,就需要有一个通用的、具备高扩展性的,能够提供在线测试服务的标准符合性测试系统,检测各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对接是否实现,数据是否畅通、稳定,从而保证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平台间业务协同。通过验证各行业、部门信息系统是否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建设且能否顺利接入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通过标准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通过实现对被测试对象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试质量。
构建业务协同标准符合性测试公共平台,能够极大地改善公共服务平台无法对接入系统进行有效符合性测试的现状,通过以测促用、以测促改、以测促建,促进信息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目标。信息化标准符合性测试以业务协同标准为核心,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本身标准为辅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建设测评知识库,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执行任务,根据测评指标输出测试结果等一系列过程来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评。
测试公共平台采用系统自动验证的方法,检验建设的信息化系统是否按照规定的接口标准、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开发,做到以标准和需求为准绳,检测接口对接能否实现,数据共享能否稳定畅通,从而确保被测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互联共享的质量。通过严格将标准的执行和成果作为建设和验收的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内容,能够从较大程度上为各地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4系统设计要点
4.1重点设计思路
标准符合性测试设计的重点在于其技术路线设计和测试评价管理机制设计两大方面,二者关系相辅相成。
技术路线设计方面。测试平台的标准知识体系采用领域本体体系结构。领域本体是用于描述指定领域知识的一种专门本体,它给出了领域实体概念及相互关系领域活动以及该领域所具有的特性和规律的一种形式化描述。运用领域本体和知识图谱标准可以明确专业术语、关系及其领域公理,使其形式化,从而实现良好的领域知识复用。其检索基于本体论和元数据的设计思想,从语义层次的深度来理解检索条件,从而达到了更高的查准率。基于领域本体和知识图谱的管理原理如图1所示。
图1基于领域本体和知识图谱的管理
总体技术路线采用成熟的SOA和微服务架构,使得构建在各系统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并确保系统的可扩容性和独立性。测试评价管理机制设计方面,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通用信息标准测试评价管理机制,指导和促进信息标准的采纳、应用和实施,推进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化平台标准化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科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轻工标准与质量》 网址: http://www.qgbzyzl.cn/qikandaodu/2021/0204/567.html
上一篇:低聚木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标准
轻工标准与质量投稿 | 轻工标准与质量编辑部| 轻工标准与质量版面费 | 轻工标准与质量论文发表 | 轻工标准与质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