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畜牧学科“过时落伍”的标签,打破专业教师“刻板无趣”的印象,新学期开始,武汉轻工大学刘玉兰老师的专业课“备受青睐”,其深入浅出、接地气的讲授风格颇受学生欢迎,她也成为“00后”大学生眼中亲切的“动科女神”。
刘玉兰科研工作中
从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到伴着猪鸡的“养殖员”,刘玉兰在专业课的讲授上先行一步,时常与学生讨论学科前沿理论,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企业,走入农村养殖场,探索实践.....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传授,刘玉兰赋予了“专业教师”这个词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意义,让专业教育、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潜心育人,引领学生勇追光
今年47岁的刘玉兰,是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教育工会先进女教职工等荣誉,4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刘玉兰认为是当老师的荣幸,更是当老师的快乐。她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她常说:“人格之于人,恰如花香之于花。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
刘玉兰十分注重课前准备,每一章节都要认真分析重难点,并查阅大量文献,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她激情四射,气氛活跃;课间,她会和学生谈自己科研的计划和进展,提高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课后,她常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进而调整进度和难度,还把学科的前沿资料发给学生,与学生讨论目前国际上尚未定论的学术观点。
为了锻炼所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刘玉兰与团队老师们形成了“十日精读一篇英文文献”的传统。刘玉兰对研究生们说:“每十天精读1篇英文文献,一年精读30篇文献,三年就是90篇文献。这些文献涉及行业热点、学科前沿,你们认真去做,坚持去做,定会提高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专业能力,科学视野一定会大大拓展。”
刘玉兰所带领的团队还形成了每两周一次的科学前沿PPT汇报传统:让学生精读一篇本领域最前沿的学术论文、制作成英文版幻灯片、上台做学术报告,并由科研团队的老师、研究生现场点评、提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养成了严谨治学、认真工作的态度,还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刘玉兰经常以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为例,与学生们探讨如何做人、做事,并鼓励他们自强自省,树立高远志向。每年考研成绩公布后,总有一群学生围绕在她身边,询问如何选导师、选研究方向等。刘玉兰不厌其烦地指导每个学生,有时还亲自为学生联系导师。有一次她外出办公,在路上接到一个又一个咨询电话,一直答疑到手机没电而自动关机。
刘玉兰的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他们毕业后还时常打电话给她,有请她提建议做参谋的,有表达谢意的。曾有毕业几年的学生发来邮件:“感谢您曾经的严格要求,让我学到了很多,即使我以后不从事科研工作,在您那里学习到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依然让我受益终生。”
深耕专业,矢志科研趟新路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刘玉兰深知“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道理,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紧跟当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猪的营养与免疫、肠道生理功能的调控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仔猪免疫应激营养调控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项目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仔猪免疫应激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21年第十二届大北农科技奖二等奖。
刘玉兰在实验室做相关研究
身材娇小的她,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专注、执着、刻苦和永不言败”。从博士阶段开始到现在,她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奋战在同一研究方向上,吃饭、睡觉、做梦都在琢磨这件事儿。曾经,在申报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时候,几天都没有思路。然而,在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光,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她深夜起来,奋笔疾书,一个成功的国家基金标书初稿就此诞生。
文章来源:《轻工标准与质量》 网址: http://www.qgbzyzl.cn/zonghexinwen/2022/0305/1061.html
轻工标准与质量投稿 | 轻工标准与质量编辑部| 轻工标准与质量版面费 | 轻工标准与质量论文发表 | 轻工标准与质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